因為是上海人,自始至終都有浪漫的情懷。但之前不是很了解上海。特別是上海最奢華的三十年代。長大看了很多書和電影后,發覺對上海的陳年往事那么感興趣,對那些感人的故事會完全投入進去。而專輯中《只是很想你(上海<——>巴黎)》這首歌,就是寫舊上海和巴黎之間的故事。
經常去巴黎。因為比較喜歡浪漫——凱旋門、香榭麗舍大街、凡爾賽宮......每天都有一個油輪行使在塞納河上,當你坐上油輪,沿岸處處都是巴黎街頭雕塑、建筑,可以說出很多浪漫的感情故事。會情不自禁地為周圍一切所陶醉。純粹去度假,去感受。
香榭麗舍大街有一個“情人咖啡屋”,這里都是年輕情侶,非常浪漫。你可以坐在路邊,看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群,此時,一轉頭便能看到凱旋門。這個角落,不管你開心還是不開心,它都能讓你去思考、去沉淀、去回味。兩個人去固然比較浪漫、美好。但浪漫的時候不一定適合創作。所以,多是一個人去,特別是感情落寞、平寂,或者其他方面很憂愁,或者思緒停滯、呆板的時候,通過自己一個人不同的視角,去感受不一樣的城市,會得到很多新的感覺、新的靈感。
同樣往返于上海與巴黎之間,會有很多相似和不一樣的地方。上海最漂亮的地方是上海岳陽路——以前的法租界,很多小洋房和高大的法國梧桐,深街巷尾,藏著很多經典的動人故事。這里的房子很高檔,如果是華人則一定是有錢人,還有很多達官顯貴比如汪精衛、張學良。中間有一座普希金像,之所以是普希金像,不是其他人比如貝多芬或蕭邦的雕像,因為俄國沙皇十月革命時期,很多落寞的貴族流亡到東方上海聚居在這一地帶。俄國藝術底蘊文化底蘊太深厚,貴族們從小就接受過芭蕾和鋼琴的訓練。他們很有錢,不去工作,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錢逐漸沒有了,只能靠教授芭蕾舞、彈鋼琴謀生。所以在街上你偶爾會聽到30年代的聲音,聽到遠處小洋房里傳出差可夫斯基的鋼琴曲,還會看到優雅的中年婦女在跳芭蕾舞。
在這條路上,經常聽到這邊的鋼琴聲,看到那邊的跳舞的身影。兩邊都是高大的梧桐,陽光透過來很斑駁,感覺非常幽靜、典雅。當躊躇在這個街頭,或者坐在街心花園,可以想見,如果你一九二幾年坐在這里,和現在的感受完全不一樣;或者坐在這里你完全能感受到當年的奢華生活或陳年往事。也帶給我很多遐想,而后創作了《只是很想你(上海<——>巴黎)》。
這首歌比較有懷舊的感覺,間奏取自《蝴蝶飛了》,熟悉舊上海時代曲的朋友一定知道,這首歌在三十年代非常走紅,我用小提琴拉出來截取在間奏當中,前奏是貝多芬鋼的一首鋼琴曲。這樣疊加起來,在編曲上首先就有一個故事的情節,更能體現舊上海、巴黎之間的相同點和一些互相之間包括我自己的情緒和情愫在里面,所以這首歌是非常有故事和畫面感的。
如果你喜歡羅中旭的專輯《只是很想你 EP》里的歌曲,可以把下面的歌曲連接發給你的朋友:
1.只是很想你 - 羅中旭
http://www.dyuw.cn/ting/164526.html